精進波羅蜜

 《大方等大集經》

佛言:「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爾時有佛號自在王如來、應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

世界名淨,劫亦名淨。

其佛國土地平如掌,金銀琉璃頗梨莊嚴,常有幡蓋,如兜率天多饒飲食。

爾時,眾生所有貪欲瞋恚愚癡無有勢力,多有利智能解佛語,一切悉樂無上大乘。

爾時,世尊與八萬四千大菩薩眾,三萬二千聲聞大眾。


「爾時世有轉輪聖王,名曰廣持號曰法士,成就七寶: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女寶、珠寶、兵寶、主藏之臣,千子具足王四天下。

治以正法不加刀杖,憐愍眾生教以十善,一切眾生亦樂受之。

爾時,千子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爾時,聖王供養如來菩薩聲聞一切大眾,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湯藥、房舍資生,經萬歲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為無上道修三十七助道之法。

爾時,彼佛壽命滿足八萬四千歲。


「王有一子名曰法語,於彼佛法信心出家,勤行精進清淨持戒,為得無上菩提道故。

爾時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,如彈指頃不生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不善覺觀,不念父母、宗親、眷屬、飲食、衣服、房舍、臥具資生之物,亦不覺知晝夜之相,二萬年中常修念佛。


「須菩提!法語比丘勤精進故,獲得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。

過二萬年已往詣佛所,頭面禮敬右遶三匝,却住一面,白佛言:『世尊!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為施一切眾生安樂,為欲調伏一切眾生,唯願世尊哀愍示導。

云何令我化諸眾生宣說正法?』佛言:『比丘!有八陀羅尼門,若成就者得無礙語,則能為諸眾生說法。

何等為八?

一者、念佛知法身故;

二者、念法知淨法故;

三者、念僧知無礙故;

四者、真實思惟破惡覺觀故;

五者、知字不可說故;

六者、修舍摩他,為知諸法同一味故;

七者、修毘婆舍那,為知諸法本性淨故;

八者、修方便智,為得忍故。

比丘!具如是八陀羅尼門,則能堪任宣說正法化諸眾生。


「『比丘!復有八精進,菩薩具者能宣說法化諸眾生:

一者、求法勤行精進;

二者、持法勤行精進;

三者、觀法勤行精進;

四者、說法勤行精進;

五者、護法勤行精進;

六者、供養法師勤行精進;

七者、護受法者勤行精進;

八者、如法而住勤行精進,是名為八。


「『復有八法,菩薩具足能化眾生。

何等為八?

一者、修慈等觀眾生故;

二者、修悲調伏眾生故;

三者、觀法得無上法故;

四者、觀智破憍慢故;

五者、護諸眾生施安樂故;

六者、善思惟壞諸煩惱故;

七者、修助道法莊嚴菩提故;

八者、護法具足六度故。』


「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若能具足如是等法,則能教化一切眾生。

爾時比丘聞是法已,於十千年繫心思惟,勤行精進為得是法,以精進故即得無盡器陀羅尼,善解一切眾生語言隨語為說。

得是持已復有無盡辯才,成就如是陀羅尼已,周遍城國村邑聚落,化無量眾於三乘道,為其父母、兄弟、眷屬、宗族說法,悉令獲得隨順法忍。


「須菩提!爾時比丘復往佛所,頭面敬禮右遶三匝,却住一面白佛言:『世尊!如佛先說我已證得,佛神力故得聖智慧。

世尊!頗有三昧,菩薩修已心不退轉增長善法?』佛言:『比丘!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。

菩薩修已其心不退,亦得增長無量善法。』


「爾時,比丘聞三昧名,即白佛言:『世尊!菩薩云何行、云何修、云何學,而能獲得如是三昧?』


「『比丘!有八法、八莊嚴、八發心,菩薩具已得是三昧。

何等為八?

一者、淨心;

二者、至心;

三者、施心;

四者、離煩惱心;

五者、觀六界;

六者、修忍;

七者、勤精進;

八者、修定身心寂靜。

是名八法。


「『八莊嚴者:

一者、捨;

二者、戒;

三者、功德;

四者、智;

五者、舍摩他;

六者、毘婆舍那;

七者、發菩提心;

八者、莊嚴一切佛法。

是名八莊嚴。


「『八發心者:

一者、發心無有眾生壽命士夫,一切諸法亦復如是;

二者、發心一切諸法無常苦無我;

三者、發心一切諸法空無相願;

四者、發心未來之法無有住處;

五者、發心現在之法無有住處;

六者、發心一切諸法無業果報;

七者、發心一切諸法無有作者、無有受者;

八者、發心一切諸法無有繫屬。

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。

』比丘聞已進修不久,即得如是一切法自在三昧。

得三昧已即放光明,遍照三千大千世界。


「爾時,比丘即往佛所,頭面作禮右遶三匝,上昇虛空一多羅樹,結加趺坐滿一千年,不動不搖法喜為食,獲得比智樂說無礙,令三萬六千億眾生得不退心,無量眾生安住三乘。


「爾時,法語比丘,過千年已從座而起,作如是言:『如來、世尊!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非懈怠也。

』『善男子!汝於無量無邊世中,成就無量無邊功德,故能速得如是神通。

善男子!汝已於往七萬六千億佛所,種諸善根淨修梵行,是故因此過去善根,獲得如是現在善果。』」



《大方等大集經》

「善男子!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有劫名愛,是中有佛,號廣光明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世界名寂靜。

彼佛具有九萬六千億聲聞眾,八萬四千諸菩薩眾,其土人民壽命十七萬二千歲。


「爾時,有一大王之子,名財功德,婆羅門種,顏貌端正眾生樂見。

年十六時,自恃端正而生憍慢,初不向佛恭敬禮拜。

爾時,如來即作是念:『如是王子,今將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善根不熟;若得善友,則得詣佛聞法受持。

』爾時,如來即於八萬四千菩薩大眾之中行籌而言:『誰能調伏是婆羅門子?誰能於是八萬四千年中,經常往返是王子家若受眾苦?所謂罵打心不生悔。

』八萬四千諸菩薩等,乃至無有一人取籌;第二、第三亦復如是。

第三唱已,有一菩薩名淨精進,即從座起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合掌而言:『世尊!我今能詣彼王子家甘心受苦。

』說是語時,三千大千世界為大震動。

一切人天咸共同聲唱言:『善哉,善哉!大士!』


「時淨精進菩薩即便往彼王子門立。

王子見之,惡言呰毀以土坌面,刀杖瓦石而加其身。

菩薩爾時不瞋、不去、心不疲厭,經一千年受如是苦。

過二萬歲,乃得至彼第二門下。

八萬四千年七日未滿,方得至其第七門下。

爾時,王子見是菩薩,便作是言:『道士今來何所求索?』即於菩薩生不思議心。

『云何是人經爾所時,多受眾苦而心不厭?』第二、第三亦如是言:『道士今來欲何所求?』


「爾時,菩薩知彼王子心已調伏,即說偈言:


「『世間所有一切財,  金銀琉璃及頗梨,

  及四供養我不須,  唯為法故來至此。

  此世有佛名廣光,  為眾生說無上法,

  眾生聞已離煩惱,  亦受無量甘露味。

  諸佛世尊出於世,  甚難於彼靈瑞華,

  今此世出無上尊,  汝乃放逸沈欲海。

  一切眾生常闇行,  無上如來施慧炬,

  自恃財色生憍慢,  而不往詣如來尊。

  一切財寶眾生命,  佛說是二悉無常,

  眾生若聞是甘露,  不詣佛者名放逸。

  汝本往昔行菩提,  請諸眾生許法味,

  汝今猶屬諸煩惱,  云何能調諸放逸?

  我今求汝共詣佛,  破壞憍慢離煩惱,

  勤修精進捨國事,  令汝終時心不悔。』

  是時王子聞是已,  遠離憍慢即生信,

  讚歎恭敬淨精進,  懺悔先來所加苦。

 『我今捨離國土事,  及以上妙五欲樂,

  壞破憍慢至佛所,  聽甘露法調眾生。』

  八萬四千眾圍遶,  持妙香華往供養,

  到已即便奉獻佛,  破慢至心而聽法。

  禮拜合掌心歡喜,  向佛世尊發是言:

 『我今歸依淨精進,  受苦不悔調伏我;

  雖設多供不能報,  今於佛前至心悔。

  我所修行菩提道,  以慈悲心調眾生,

  我更不造放逸心,  乃至獲得菩提道。』


「善男子!爾時,王子即捨王位,在佛法中出家聽法,如法而住得無生忍。

善男子!汝知爾時淨精進者豈異人乎?莫作斯觀,即我身是;財功德者,即彌勒是。

善男子!是故菩薩調眾生行,無量無邊不可思議。

若有菩薩能調眾生,是真菩薩所修之業。

善男子!善男子!菩薩摩訶薩有四種業:

一者、淨佛國土菩薩業;

二者、淨身菩薩業;

三者、淨口菩薩業;

四者、求一切佛法菩薩業。

復有四業:

一者、知心;

二者、知根;

三者、知病;

四者、能治。」



《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》「佛告舍利弗。過去久遠世所經劫。無央數。復倍無數長遠不可極不可復計劫。爾時世有佛號寶具足有德行王如來。過四道不受平等覺安定於天上。天下號天中天。其佛為一切說法無能過者。臨般泥洹時有遮迦越王名曰陀樓。主四天下。其子字無念。名聞具足年十六歲。是時太子行到佛所聞彼佛說陀隣尼經。聞已歡喜即得是經。得已諷學常念奉持。精進不睡脅不在席七千歲。不念愛欲七千歲。不念財寶七千歲。不問他事七千歲。常獨一處止意不傾動七千歲。爾時皆聞九十九億不可計佛說智慧法。聞已便棄國捐王。行作沙門九萬九千歲。奉行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。復為一切說。在一世中教化世間人民。令八十億萬那術人。皆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逮得阿惟越致。時復有長者子名月英。於大眾中聞是陀隣尼。聞已勸助持。是勸助福德到九十萬億佛剎。供養諸佛成立功德。於爾所佛國皆得諸陀隣尼。即逮得一生補處。作飛行菩薩。佛語諸菩薩。於是三劫中供養爾所佛。過三劫已當逮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。爾時長者子月英者。即提惒竭佛是也。王陀樓子無念名聞具足者。即阿彌陀佛是也。」(CBETA, T19, no. 1013, p. 687, a29-b23)



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(第201卷-第400卷)》「佛告善現:「常啼菩薩摩訶薩本求般若波羅蜜多時,不惜身命,不顧珍財,不徇名譽,不希恭敬,而求般若波羅蜜多。

彼常樂居阿練若處,欻然聞有空中聲曰:『咄!善男子!汝可東行,決定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

汝當行時,莫辭疲倦,莫念睡眠,莫思飲食,莫想晝夜,莫怖寒熱,於內外法心莫散亂。

行時不得左右顧視,勿觀前後上下四維,勿破威儀,勿壞身相。

勿動於色,勿動受、想、行、識;

勿動眼處,勿動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處;

勿動色處,勿動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處;

勿動眼界,勿動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界;

勿動色界,勿動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界;

勿動眼識界,勿動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界;

勿動眼觸,勿動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;

勿動眼觸為緣所生諸受,勿動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為緣所生諸受;

勿動地界,勿動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界;

勿動因緣,勿動等無間緣、所緣緣、增上緣;

勿動從緣所生諸法;

勿動無明,勿動行、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歎苦憂惱;

勿動布施波羅蜜多,勿動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;

勿動四念住,勿動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;

勿動內空,勿動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;

勿動真如,勿動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;

勿動苦聖諦,勿動集、滅、道聖諦;

勿動四靜慮,勿動四無量、四無色定;

勿動八解脫,勿動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;

勿動一切陀羅尼門,勿動一切三摩地門;

勿動空解脫門,勿動無相、無願解脫門;

勿動極喜地,勿動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焰慧地、極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;

勿動五眼,勿動六神通;

勿動佛十力,勿動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;

勿動無忘失法,勿動恒住捨性;

勿動一切智,勿動道相智、一切相智;

勿動預流果,勿動一來、不還、阿羅漢果、獨覺菩提;

勿動菩薩摩訶薩行,勿動無上正等菩提;

勿動世間法,勿動出世間法;

勿動有漏法,勿動無漏法;

勿動有為法,勿動無為法。

何以故?善男子!若於諸法有所動者則於佛法不能安住,若於佛法不能安住則於生死諸趣輪迴,若於生死諸趣輪迴則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』」(CBETA, T06, no. 220, p. 1059, a26-c11)


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(第201卷-第400卷)》「「爾時,常啼菩薩摩訶薩既見法涌菩薩摩訶薩還入宮中,便作是念:『我為法故而來至此,未聞正法不應坐臥,我應唯住行立威儀,以待大師法涌菩薩當從宮出宣說法要。

「法涌菩薩既入宮已,時經七年一心不亂,遊戲菩薩無量無數三摩地門,安住菩薩無量無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

常啼菩薩於七歲中,不坐不臥,唯行唯立,不念睡眠,不想晝夜,不辭疲倦,不思飲食,不怖寒熱,不緣內外,曾不發起欲恚害尋及餘一切煩惱纏垢,但作是念:『法涌菩薩何時當從三摩地起?我等眷屬應敷法座,掃灑其地散諸香花,法涌菩薩當昇此座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及餘法要。

「時,長者女及諸眷屬亦七歲中唯行唯立,所捨所念皆學常啼,進止相隨曾無暫捨。」(CBETA, T06, no. 220, p. 1070, b13-28)



《大智度論》「是時,薩陀波崙作是念:「我為法來,不應坐臥。」

問曰:

為法故何以不應坐臥?

答曰:

無是定法。此人大欲、大精進、恭敬法故,自作是念:「我若坐臥,則是懶惰。我初求法時,身尚不惜,何況疲惓!」是故不坐臥。大欲、大精進與坐臥相違故。又坐、臥則不勤力,行、立則勤力精進,是故常住二威儀以待師出。」(CBETA, T25, no. 1509, p. 748, c8-15)



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》「「是時曇無竭菩薩說法日沒,起入宮中。

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作是念:『我為法故來,不應坐臥,當以二儀——若行、

若立——以待法師從宮中出說法。』

「爾時曇無竭菩薩,七歲一心入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,及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。

薩陀波崙菩薩七歲經行住立,不坐不臥,無有睡眠。

無欲恚惱,心不著味,但念:『曇無竭菩薩摩訶薩何時當從三昧起出而說法?』薩陀波崙菩薩過七歲已,作是念:『我當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敷說法座,曇無竭菩薩摩訶薩當座上說法。

我當灑掃清淨,散種種華莊嚴是處,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當說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故。

』是時薩陀波崙菩薩與長者女及五百侍女,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敷七寶床。

五百女人各脫上衣以敷座上,作是念:『曇無竭菩薩摩訶薩當坐此座上,說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。

』」(CBETA, T08, no. 223, p. 422, c2-19)


《道行般若經》「「是時薩陀波倫菩薩啼哭,時便聞虛空中有聲言:『善男子!可止,莫復啼哭。

有大法名般若波羅蜜,若有行者,若有守者,得佛疾。

汝當求索是大法,汝聞是法若行若守,佛所有功德汝悉當得之;

得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汝悉當得之;

汝悉當持經法教十方天下人。』

「薩陀波倫菩薩問虛空中聲:『當何因緣得般若波羅蜜?當到何方求索?當何等方便得之?』

「虛空中聲報菩薩言:『從是東行莫得休息,汝行時莫念左、

莫念右,莫念前、

莫念後,莫念上、

莫念下,莫念行,行時莫念恐怖、

莫念喜,莫念食、

莫念飲,莫念坐、

莫念行道、

莫念中止,莫念婬、

莫念怒、

莫念癡,莫念守、

莫念有所得,莫念內、

莫念外,莫念色、

莫念痛痒思想生死識,莫念眼、

莫念耳、

莫念鼻、

莫念口、

莫念身、

莫念心意,莫念地水火風、

莫念空,莫念人、

莫念我、

莫念命,莫念有空、

莫念無空,莫念行菩薩道,莫念有經、

莫念無經,莫念生天上、

莫念生世間,莫念菩薩善、

莫念菩薩惡,一切所向念悉斷遍無所著。

從是東行悉斷念已,作是行不缺者,令得聞般若波羅蜜不久。

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,索般若波羅蜜如是,得般若波羅蜜,隨其教者得佛疾,

作是精進行者,當疾得佛。

』」(CBETA, T08, no. 224, p. 471, a15-b10)



《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April 2014\大正藏\諸宗部五 第48冊第613c頁\第n2016經 宗鏡錄》:「

釋迦文等。投身大火。翹足深林。析骨剜身。剝皮刺血。乃至常啼東請。善財南求。藥王燒手。普明刎頭。」


《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April 2014\新纂卍字續藏經\X65冊諸宗著述部十二 第65冊第434a頁\第n1290經 觀心玄樞》:「

身座肉燈。皮紙骨筆。乃至常啼東請。善財南求。藥王燒手。普明刎頭。皆不能報一句之恩。」